紫杉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蛋白解聚,保持稳定和抑制有丝分裂。用于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除了手术、放疗、中药和免疫治疗外,化疗也是肺癌的常用方法之一。紫杉醇紫杉烷二萜成分从红豆杉植物中分离出来,是一种新的化疗药物的组合类型,它可以抑制DNA和RNA合成和微管蛋白合成细胞体积、防止微管形成,梭形细胞的干扰,从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细胞死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常用于肺癌、肝癌等肿瘤手术后。在化疗过程中,不适当的护理会加重化疗药物的一般性反应,甚至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很高。治疗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手术和免疫治疗,但总体效果不理想。紫杉醇是从紫杉醇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或天然抗癌作用,具有独特性,近年来已逐渐被临床医生认可,用于治疗肺癌[ 1 ]。本文以我院3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紫杉醇治疗,结果满意,结果如下。
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有14名男性和16名女性,年龄45-86岁,平均(58±3.6)岁;所有患者均行临床肺癌诊断和实验室,包括小细胞肺癌患者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例;对13例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复发肺癌4例,肺癌3例难治性;所有患者均静脉滴注紫杉醇治疗;排除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因素。
1.2例患者术前用药前无药物过敏史了解,了解血细胞和血小板检测结果对药物过敏,血细胞和血小板查询不能用低水平;紫杉醇在6小时前注射地塞米松20mg,60分钟前肌注20mg和苯海拉明20mg法莫替丁注射液(2);紫杉醇作为静脉输液,剂量设置在0.9%/5%,紫杉醇溶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注意紫杉醇输液需要使用玻璃瓶容器,过滤0.22微米微孔膜,特点输液胶管,速度控制适中,一次输注3h左右,输液过程中,加强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病人的表现,注意过敏反应,及时处理发现的异常情况。
2.1治疗组30例,紫杉醇治疗后,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显示25例临床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0,占83.3%,无效5例,占16.7%,治疗总有效率占83.3%。
10发生不良反应2.2例,占33.3%,其中4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3例,3过敏反应。在消化道中,有腹泻、恶心、呕吐2例2例,骨髓抑制3例,包括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1例,2例。总共有10例不良反应在本组患者中发现,所有被发现的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护理人员,后症状消失,患者的不良反应加强病情观察,护理人员的密切观察和监测生命体征,静脉滴注紫杉醇的残留,10例患者不良反应均成功完成了紫杉醇静脉输液,严重不良反应的后果没有产生。
紫杉醇是从紫杉醇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或在正常状态下,是白色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药理研究表明,紫杉醇具有独特的天然抗癌作用,其方式是通过静脉滴注进入人体后,通过抑制微管蛋白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癌细胞,从而限制了肿瘤组织的增加,实现对癌症疾病的控制,而不是直接杀死癌细胞[3-4]。在紫杉醇与微管结合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微管束促进紫杉醇的分解。紫杉醇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它是唯一通过微管蛋白和限制有丝分裂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植物药物。紫杉醇是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在肺癌,取得了一定疗效鼻咽癌、卵巢癌、乳腺癌、胃癌等癌症及相关疾病,甚至有很强的抵抗癌细胞的常规治疗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 5 ]。但同时,有静脉滴注紫杉醇的许多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等。长期以来,紫杉醇的抗癌作用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步步高论文发表网是学生护理医学论文快速写作,对药学职称论文发表,并对外科医学论文网站的首选。本研究采用紫杉醇治疗肺癌30例,其中有效25例,占83.3%,无效5例,占16.7%,取得满意疗效。但同时,有10例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包括消化道反应4例,骨髓抑制3例,过敏反应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在肺癌治疗中的紫杉醇,经验如下:治疗前患者应加强了解的情况,了解常规试验结果,饮食指导,加强对紫杉醇的不良反应中的健康教育;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和管理,所以必须用药物治疗,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加强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在用药观察,根据检测和观察缓慢增加的浓度和滴速;准备好急救方案,常见的不良反应设备和药品,一旦F发现不良反应可以及时进行;紫杉醇输液需要玻璃瓶、橡胶和过滤器的使用特点。需要加强注意;在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的治疗,胸闷等症状,立即停止或缓慢静脉滴注,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后,10mg;加强生活指导,嘱患者卧床休息,要保证合理的膳食营养,给白细胞与红细胞和血小板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的骨髓抑制,给予输血治疗。
总之,本文认为在紫杉醇治疗的基础上,严格预防化疗副作用,在肺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基因医生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